ENGLISH
站内搜索:

海洋与气象学院“海学论坛”(第十六期)精彩继续

2021年3月24日下午,海洋与气象学院举行了第十六期海学论坛,本期论坛依旧以线上线下同步交流的形式进行,有幸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刘丽华研究员和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后张双尚和张雯皓两位博士为我院师生作报告。论坛由陈法锦教授和郑少军副教授共同主持,学院及学校部分师生近九十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首先,刘丽华研究员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上刘丽华研究员简单为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天然水合物,进一步引出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成功案例以及目前开采水合物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在基本了解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能源之后,刘丽华研究员从天然气水合物储量/资源量预估、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海底生态环境风险和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地质灾害风险等方面为我们介绍了目前天然气水合物相关基础地质学科的机会和挑战。另外,刘丽华研究员海对天然气水合物相关地质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做了详细的讲解,目前主要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最后,刘丽华研究员还为我院师生简单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基本情况、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并耐心地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和在座的领导进行了详细地交流。

其次,河海大学的张双尚博士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SAR影像水边线自动提取与应用研究的报告,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了微波遥感与光学遥感对地成像的区别、星载SAR系统在海洋观测中的作用以及遥感水边线法获取潮滩高程的基本原理,随后汇报了基于SAR影像的苏北浅滩海域大面积潮滩高程探测的相关研究工作,表明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为快速分析宽阔潮滩地形的演变提供保障。

紧接着,同样是河海大学的张雯皓博士作了题为“极地海洋数值模拟”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北极海冰、海洋现状和研究进展,FESOM数值模拟评估以及实验设计思路。接着展示了不同风场情景下北冰洋中太平洋水的分布与路径,表明北极内部风场的重要作用。

最后,张双尚和张雯皓博士都是广东海洋大学第一届海洋科学的本科毕业生,2014年考入河海大学进行硕博连读。作为往届的师兄和师姐,在报告之后的座谈会上,他们二人仔细地回答了师弟师妹们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从大学生活的规划、备研读研的学习经验分享、职业规划等方面,师兄师姐都以自身经历做了详尽的分享。

与会师生对位老师的精彩报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尤其是此次参会的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学术知识,更是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上都获得了许多经验,十分有益于同学们未来的事业发展。

讲者简介:

刘丽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德国完成博士到博士后工作,在GEOMAR工作期间即从事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研究工作,在水合物形成/分解、生物地球化学反应实验/数值模拟,水合物藏演化动力学及影响机制方面均有深刻理解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国际合作项目两项,其它省部级及重点部署项目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

张双尚,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第一届本科毕业生,2014年考入河海大学进行硕博连读,并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赴美国马里兰大学东海岸分校公派联培。 攻博期间,成功入选“河海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获“江苏省省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一次,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两次、河海大学“严恺奖学金”一次、一等学业奖学金四次;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一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一项;已公开发表 SCI 检索论文 4 篇、EI 检索论文 8 篇,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交流。现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晓峰研究员团队从事人工智能海洋学相关研究工作。

张雯皓,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后。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第一届本科毕业生,2014年考入河海大学进行硕博连读,2021年博士毕业于河海大学海洋学院,研究方向极地海洋海冰数值模拟研究。2018-2020年期间,于德国阿尔弗雷德·维格纳研究所(AWI)暨亥姆霍兹极地与海洋研究中心访问学习。在校期间发表SCI检索论文2篇,EI检索论文3篇。现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李晓峰研究员团队,继续从事北冰洋海洋海冰相关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