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站内搜索:

目前实验室拥有科研人员50人,其中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15人;珠江学者1人;海外领军人才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广东省第四届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校级培养对象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5人,博士后3人,人才分布主要在大气科学、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环境海洋学、卫星海洋遥感等方面,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较深的科研造诣。

项目负责人 海洋波动与混合方向学术带头人:

谢玲玲,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理学博士,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东海洋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技术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海洋环流和混合方面的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课题10余项,先后在《J. Oceanogr.》、《J. Marine Syst.》、《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

承担主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琼东上升流区湍流混合对上升流结构影响的研究(41106012);项目经费:26万;起止日期:2010-2013;排名1

2)国家863计划项目(项目名称:面向海洋湍流测量的翼型剪切流传感器(2010AA09Z104);项目经费:37.5万;起止日期:2010-2011;排名1,协作课题 负责人)

3)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项目(项目名称:粤西陆架海区湍流混合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分析(2013KJCX0099);项目经费:6万;起止日期:2014-2015;排名1

4)热带海洋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琼东陆架区湍流混合的季节变化研究(LTO1404);项目经费:3万;起止日期:2014-2015;排名1

5)广东海洋大学引进启动项目(项目名称:巴士海峡深层溢流的水力学状态及影响机制研究(E10080);项目经费:20万;起止日期:2010-2013;排名1

代表性学术论文:

1Xie LL. et al., An anticyclonic eddy in the intermediate layer of the Luzon Strait in Autumn 2005, J. Oceanogr., 2011, 67(1), 37-46. SCI收录)

2Xie LL., et al., A quasi-synoptic interpretation of water mass distribution and circulation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II Circulation, Chin. J. Oceanolog. Limnolog., 2009, 27(4), 955-965. SCI收录)

3Xie LL., et al., A quasi-synoptic interpretation of water mass distribution and circulation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I Water mass distribution, Chin. J. Oceanolog. Limnolog., 2009, 27(3), 630-639. SCI收录)

4Zhang SW., Xie L.L*., et al., Tropical storm-induced turbulent mixing and chlorophyll-a enhancement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southeast of Hainan Island Observation of Upper-Ocean, J. Marine Syst., 2014, 129,405-414. SCI收录)

5Li M., Xie LL.*, et al., Impact of eddies on ocean diapycnal mixing in Gulf Stream region, Sci. Chin., 57(6), 1407-1414. SCI收录)

6Zhang SW., Xie L.L*., et al., Observation of Upper-Ocean Mixing in the Region West of the Luzon Strait in Spring, J. Coast Res., 28(5), 1208-1213.

7Zhao W., C. Zhou, JW. Tian, QX. Yang, B. Wang, LL. Xie et al., Deep water circulation in the Luzon Strait, J. Geophys. Res., 2014, 119(2),.790-804. SCI收录)

海洋与气候变化方向学术带头人:

徐峰,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理学博士。教育部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委员,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气象学会海洋气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技术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和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与承担教育厅科技创新项目等10多项科研项目,在《Advance of Atmosphere Science、《大气科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主要承担项目:

1)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项目(项目名称:广东西部沿海暴雨的对流层风廓线特征研究;项目经费6万;起止时间:2012-2013;排名:1

2)中国气象局热带海洋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名称:南海西北部海岸带海陆风环流观测与研究;项目经费15万;起止时间:2010-2013;排名:1

3)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子项目(项目名称:气候变化对珠江流域海岸带的影响;项目经费8万;起止时间:2013-2015;排名:1

4)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项目(项目名称:多源资料收集及典型台风个例数值实验;项目经费12万;起止时间:2013-2017;排名:1

5)中国气象局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名称:雷州半岛暴雨的对流层风廓线特征研究;项目经费5万;起止时间:2011-2014;排名:1

代表性学术论文:

1Xu F. et al., Analysis to Atmospheric Boundary Sounding of a Sea Fog Process on Donghai Island of Zhanjiang, II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eoscience Remote Sensing, 2010.EI收录)

2)徐峰等, 湛江东海岛二月份海陆风环流特征分析与研究,气象科学, 2012, 32(4), 423-429.

3)徐峰等, 雷州半岛雾的气候特征及生消机理, 大气科学学报, 2011, 34(4), 423-432.

4)徐峰等, 湛江东海岛春季海雾雾水化学特性分析,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3), 353-360.

5)徐峰等, 粤西沿海海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微物理结构研究,气象, 2012, 38(8), 985-996.

6Yue Y.Y., S.J. Niu, L.J. Zhao,Y. Zhang and F. Xu,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ea Fog Water Along the South China Sea, Pure Applied Geophysics, 2012,1 69(12). SCI收录)

7Zhao LJ., S.J. Niu, Y. Zhang and F. Xu,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a fog on the east coast of Leizhou Peninsula, China, Advance of Atmosphere Science, 2013, 30(4), 1154-1172. SCI收录)

海洋生物及其资源利用方向学术带头人:

余祥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博士,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技术推广部部长,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宝玉石协会珍珠专业委员会委员。海洋生物学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贝类的遗传育种、生态养殖、生物修复技术的开发与管理研究。主持有国家863、公益专项、星火计划、广东省科技创新项目等科研项目,在《 J. Shellfish Res.、《水生生物学报》等发表论文40余篇,获湛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承担主要项目:

1)国家863计划项目(项目名称:珍珠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企鹅珍珠贝高值珍珠培育技术(200903028);项目经费:73万;起止日期:2009-2013;排名1

2国家863计划项目(项目名称:马氏珠母贝遗传改良技术---子课题;起止日期:2002-2006排名1

3)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名称:企鹅珍珠贝高档珍珠养殖、推广和副产品综合加工(2004EA780044);起止日期:2002-2006排名1

4广东省科技创新项目(项目名称:利用贝藻增养殖系统提高水晶宫海水透明度和保持南海一号古沉船外部水环境稳定的技术研究(2010B031300011);项目经费:8万;起止日期:2010-2011;排名1

5)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项目名称:企鹅珍珠贝养殖和育珠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粤财农[2008]205);项目经费:50万;起止日期:2008-2010;排名1

代表性学术论文:

1Yu X.Y., et al., Genetic heterogeneity analysis and RAPD marker detection among four forms of Atrinapectinata L, 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 2004, 23 (1), 165-171. SCI收录)

2Yu F.F., M..F. Wang, L. Zhou, J.F. Gui and X.Y. Yu*,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Characterization of Dmrt2 in Akoya pearl oysters,Pinctada martensii, 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 2011, 30(2), 247-254. SCI收录)

3)余祥勇等, 斗嫁虫戚卵子发生和雌性性腺组织学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10, 34(5), 913-921.

4)王梅芳, 余祥勇*, 马氏珠母贝雌雄同体和自体受精的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06, 30(4), 420-424.

5程赞, 王梅芳, 万正平, 余祥勇*, 企鹅珍珠贝主要污损生物的季节变化及对贝生长的影响, 热带生物学报, 2011, 24, 305-309.

海洋遥感信息技术及应用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潘家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特聘的海洋遥感方向海外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美国特拉华大学海洋学院遥感中心博士后。目前主要从事海洋遥感技术、海洋灾害预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香港创新技术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发表论文30余篇。

承担主要项目情况:

1)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Dynamics of a Rotating, Supercritical Large-River Plume 0851527);项目经费:38.6万美元;起止时间:2009-2012;排名1

2)香港创新技术基金项目(项目名称:近海海域海洋动力环境精细化预报系统的开发(ITS/272/11);项目经费:95.3万港币;起止时间:2012-2013;排名1

3)香港研究资助局项目(项目名称:Upper Ocean Circulation and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Hong Kong Offshore Water to Typhoons-Observation, Modeling and Remote Sensing StudiesCUHK 402912);项目经费:115万港币;起止时间:2012-2014;排名1

代表性学术论文:

1Pan J.Y., et al., Estimate of ocean mixed-layer deepening after a typhoon passage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by using satellite data, 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 2013, 43(3), 498-506. SCI收录)

2Pan J.Y., et al., Calculation of the sensible heat flux over the global ocean using satellite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12, 33(16), 5289-5305. SCI收录)

3Pan J.Y., et al., Determining azimuthal variations in frontal Froude number from SAR imagery,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 2009, 36(15), DOI: 10.1029/2009GL039068. SCI收录)

4Pan J.Y., et al., Effects of ambient velocity shear on nonlinear internal wave associated mixing at the Columbia River plume front,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9, 114C2, DOI: 10.1029/2008JC004988. SCI收录)

5Pan J.Y., et 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horizontal transports of internal solitons generated at the Columbia River plume front,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009, 29(1), 252-262. SCI收录)

目前重点实验室研究成员列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最高学位

研究领域

备注

研究方向一:海洋与气候变化

1

1962.5

教授

博士

气候变化

方向带头人,硕导

2

范玲俐

1971.3

副教授

博士

海气相互作用

3

薛宇峰

1967.12

副教授

硕士

海气耦合模式

4

成印河

1980.2

讲师

博士

海气界面过程

5

宋星灼

1983.8

讲师

博士

海气界面过程

6

佟伟

1963.1

副教授

学士

气候变化

7

管耀红

1960.3

副教授

学士

海气相互作用

8

李珊

1964.10

副教授

学士

气候变化

9

徐华

1987.12

助教

硕士

海气耦合模式

10

廖聪云

1988.10

助教

硕士

气候变化

研究方向:海洋波动与混合

1

谢玲玲

1983.3

副教授

博士

海洋混合

方向带头人,硕导

2

李芳成

1962.7

教授

博士

近海物理过程

硕导

3

张书文

1962.11

教授

博士

海洋混合

博导

4

纪文君

1962.4

副教授

硕士

海洋中尺度过程

5

李志强

1974.8

副教授

博士

海洋数值模拟

6

曹瑞雪

1976.2

讲师

博士

海洋波动

7

李明明

1984.7

讲师

博士

海洋混合

8

朱凤芹

1980.3

讲师

硕士

海洋波动

9

伊小飞

1986.12

助教

硕士

海洋波动

10

李强

1987.4

助教

硕士

海洋数值模拟

11

李敏

1988.7

助教

硕士

海洋混合

12

于杰

1987.7

助教

硕士

海洋数值模拟

研究方向三:海洋生物及其资源利用

1

余祥勇

1966.6

教授

博士

海洋生物

方向带头人,博导

2

李思东

1960.3

教授

博士

海洋化学

博导

3

刘素青

1963.12

教授

博士

海洋生态

硕导

4

谢恩义

1966.4

教授

博士

海洋生物

硕导

5

张瑜斌

1970.12

教授

博士

海洋生物

硕导

6

韩维栋

1963.10

教授

博士

海洋生物

博导

7

杨杰文

1976.12

教授

博士

海洋化学

8

李泳

1968.12

教授

博士

海洋化学

9

陈法锦

1981.4

副教授

博士

海洋化学

硕导

10

张才学

1963.5

副教授

博士

海洋环境

11

张静

1977.4

副教授

博士

海洋生物

12

陈清香

1979.1

讲师

博士

海洋生态

13

候庆华

1979.4

讲师

博士

海洋化学

14

邓培昌

1975.4

讲师

博士

海洋化学

研究方向四:海洋遥感信息技术及应用

1

潘家祎

1968.10

教授

博士

海洋遥感应用

方向带头人,博导

2

谢仕义

1963.4

教授

硕士

海洋遥感技术

硕导

3

1973.9

教授

博士

海洋灾害监测

4

周美娟

1957.7

教授

学士

海洋遥感技术

5

付东洋

1969.11

副教授

博士

海洋遥感技术

硕导

6

1978.12

副教授

博士

海洋遥感应用

硕导

7

吴英才

1964.9

副教授

博士

海洋遥感信息技术

8

张培珍

1972.4

副教授

硕士

海洋遥感技术

9

李昌利

1976.8

副教授

博士

海洋遥感信息应用

10

张际标

1971.9

副教授

博士

海洋遥感应用

11

肖秀春

1976.2

副教授

博士

海洋遥感技术

12

李灿萍

1977.10

副教授

博士

海洋遥感应用

13

蒲晓强

1975.7

副教授

博士

海洋遥感应用

14

刘大召

1972.7

讲师

博士

海洋遥感算法

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已拥有一支精干的研究队伍,具备良好的设备支撑条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较好的前期研究成果,具备培育更高层次成果的条件和潜力。此外,实验室依托广东海洋大学,与省内其他单位相比,平台提升还具备以下优势:

1)立足粤西,面向南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

广东海洋大学位于南海之滨,是广东省唯一一所海洋大学,其所在的粤西海域辽阔,陆架宽广,立足粤西,开展陆架及深渊海研究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此外,项目依托的海洋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我校承担该平台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明显的学科优势。

2基于无人机和卫星海洋遥感,具有海洋立体监测的技术手段优势

卫星遥感具有大范围、实时同步、全天候、多波段成像技术优势,可以快速探测海洋表面各物理参量的时空变化规律,而无人机遥感,则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高分辨率性能,是卫星遥感的有益补充,同时能实现近海低层大气的探测。我校国家海洋局与广东省共建的“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是国内高校最先进的海洋遥感平台,可同时接受9颗卫星资料,14种南海海域的遥感产品。我校购置的无人机观测系统目前在海洋单位中也较少。无人机和卫星遥感观测相结合进行海洋环境变化监测,具备了实现研究目标的技术手段优势。

3)学校大力支持,具有团队建设和科研建设的保障政策优势

海洋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发展学科,一直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无论从人才引进培养、科研条件、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支撑。学校的拔尖人才引进计划、科研奖励政策等其支持力度在省内少有,对促进实验室的团队建设和科研发展具有极好的促进作用。